5月10日晚,我院舉辦的“專業講壇”系列專題講座在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主講人苑文凱老師圍繞“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設計之路”為主題,展開了本次講座。
講座介紹了貝聿銘的傳奇經曆。貝聿銘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國廣州,祖籍蘇州,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并于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獎。此後還獲得過法國建築金獎、日本建築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等重大國際獎項。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作品,善于使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其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館、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蘇州博物館新館等。貝聿銘在發展現代主義建築的幾何構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極大地豐富了現代建築的幾何構成,為現代建築開拓了新的道路,向人們展示,現代建築不是僵硬的玻璃方盒子,而是活力四射的,可以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身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一生始終秉持着現代建築的傳統,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不能嘩衆取寵,是千秋大業,要對社會和曆史負責。他持續地對建築形式、建築空間、建築材料與技術,進行持續地研究與探讨,使作品更加豐富,更加優秀。
整堂講座介紹了貝聿銘的建築設計理論和衆多的建築設計實例,内容豐富、實例詳實、觀點鮮明,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對同學們起到了較好的學術熏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