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校:讓每一個在學校裡待過的人增值

發布者:伟德 官网發布時間:2012-04-18浏覽次數:1703

  高職學校:讓每一個在學校裡待過的人增值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職與高專教育處處長 範唯

編者按:

    本網曾先後轉發《中國青年報》編發的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職與高專教育處處長範唯所撰寫的《發掘高職學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競争力》、《專業是高職學校的品牌和靈魂》兩篇文章,在高職教育領域引發了強烈關注,也激發出了熱烈的讨論。為了保持這種學術研究和觀點的連續性,編發這個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以飨讀者。

    如果說高職學校的核心競争力是品牌,學校的專業是靈魂,那麼在品牌和靈魂之外,還必須關注學校裡的人,包括學生、校友、教師,以及校長在内的管理者,他們創造了品牌、承載着靈魂,他們是學校的價值所在,傳承着一所高職學校的“基因”。

    隻有把目光關注到人的身上,凝聚到人的身上,并且去思考人、重視人、服務人,高職教育的發展才能真正回歸教育的本質,才能夠找到辦學的根本。

學生的職業态度和人生态度是用人部門最關注的

    說到學生,我想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為例,醫院在從社會招聘護士、醫療輔助崗位員工時曾很不盡如人意。于是,醫院想與高職學校聯合培養護士,把任職招聘與畢業實習結合起來,以便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具備良好的職業習慣,較高的崗位忠誠度(至少是認同度),規範的操作技能。如此一來,醫院既為本行業培養了人,又更有機會能把中意的人才留下來。

    在四川雅安職業技術學院,醫院部門負責人随機找學生座談,問到一個來自大山深處、家境非常困難的男生:“你想去我們醫院嗎?”男生說:“想去,但不能去。在你們之前,成都軍區總醫院已來招了實習生,我已經答應他們了,雖然還沒有簽協議。”“我們可以給你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實習生助學金、獎學金的比例非常高,你将來還可以續本,讀研,甚至出國深造。”男生雖有些糾結但仍異常堅定地說:“我還是不能去。去了,就是失信于成都的醫院,失信于自己。有了第一次的失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我的人生也許從此就陷入虛僞和功利中,我不能冒險,那會讓我後悔一輩子。另外,如果我去了北京,成都的醫院會對我們學校有成見,以後就不會再到我們學校挑實習生,我的學弟學妹們就會失去很多機會,我要對他們負責,不能讓别人覺得我們學校的學生不講誠信。”

    在現場,我們都非常感動。學生的職業生涯是從實習開始的,撒謊會付出代價,隻有誠信才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鋪路。學生的真誠和善良在某種意義上促成了北大人民醫院與該校的合作。醫院部門負責人說:“我們看重的是學生的純真、愛心和責任感。學校關注學生專業技能的規範、熟練,這很好。但在達到基本專業水平的情況下,對于我們來說,這份誠信和責任意識,學生心地樸實、做事規矩、熱愛生活、尊重職業的為人品質更重要。因為,我們可以在技術上幫助學生成長、幫助學校提高專業水平,但卻無法幫助學校轉變校風和學生的品質。”

    在湖北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北大人民醫院的部門負責人問學生:“510年以後還想做護士嗎?”有些學生說“不想。”問及原因,一位同學解釋說,她的理想是開一家産後療養院,提供公寓房,供産婦全家三代呆上3個月,幫助他們從新生兒出生起,逐步适應、建立起全新的生活秩序,減少産後抑郁症;還一位同學說,他将來的打算是開一家寵物診所,他說,城裡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但多數人隻把寵物當成出氣筒或尋找慰藉,現在的寵物店也都隻是賣衣服、狗糧,頂多提供基本的檢疫服務,卻忽略了寵物的心理和機體健康,更沒有能力解決主人和寵物之間心理溝通、人畜共患病等常見問題。所以,如果他能去醫院實習和工作,他希望能有機會在急診、外科、心理和精神科輪崗學習、工作更長些時間,這樣可以為10年後的生涯規劃做好準備。

    後來我們了解到學校每年都進行職業生涯設計規劃比賽,很多孩子從一進校門就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學習目的很明确,對未來有規劃,這樣的孩子到醫院實習、工作,不管五年、十年之後會不會走,隻要他在醫院一天他都會很認真,因為他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做積累。

  高職學校,不僅要為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做準備,更要為他們的最後一份工作做準備。高職教育就應該幫助我們每一個需要的人為生活做準備。

教育沒有拒絕的權利 老師沒有放棄的理由

    今年1月,我聽了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石子堅教官的說課。石子堅是美籍華人,是“東方學者”,是高等學校國家級專業教學團隊帶頭人,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講槍械課,教學員如何使用武器。他的示範和解說都很到位,但他最後說的一句話,讓我覺得他是一位真正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他說:“我上的這門課,不僅僅要教會學員使用槍械,最關鍵的是要把槍交到好人手裡。”老師是在教知識、技能,比這更重要的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德育的東西自然而然貫穿其中。

    還有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WPP學院執行副院長董洽,是台灣人,WPP是全球最大市場營銷傳播服務集團。在WPP學院,教師是全球招聘來的,用英語上課,學院裡确實有學生底子弱跟不上。如果按正常的學籍管理制度,這樣的學生需要轉出這個學院,到其他系去學習。但是,一年時間内,董洽一直沒有讓學生去辦理轉院手續,他老是舍不得讓跟不上的那些學生走。因為,學生對專業非常有激情,老是跟他說能不能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再努力一把?

    董洽院長一直不願意剝奪學生的任何一次機會。他每天還會找一個學生一起共進午餐,然後一起跟他聊天,他用這種方式來跟學生溝通,來了解學生的各種心情,然後來改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黃德輝曾經說過:“不管學生素質多差,教師的職責是想辦法把學生教好”。我很認同這句話。很多學生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的成功和幸福很難證明是老師教出來的,其成功和幸福除了與學識、才能等密切相關之外,多半還會有他的人格、品格做鋪墊,而這些東西恰恰會跟他的老師的德行、職業操守密切相關。

    教育沒有拒絕的權利,老師沒有放棄的理由。真正的好老師不是去遷就學生,而是要去主動與學生交流,跟學生共同規劃人生,給學生機會,有耐心去幫助學生,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學習熱情和對未來職業的一種憧憬。

校長的重要職責之一是:讓每一個在學校裡待過的人增值

    在我看來,校長就是保護學生、培養學生、呵護學生成長的人。一所學校的校長可以有很多事情去做,但我覺得有三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制定學校大政方針、規劃、辦學方向,一個校長其實決定了一個學校的基本辦學定位、風格和走向,這需要校長對學校有整體規劃。如蔡元培當年就奠定了北京大學民主、科學的氛圍,至今被人稱道。

    第二,目前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高職教育也在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改革需要力度和突破,因此校長要能擔當、要有包容心。比如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創辦WPP學院和水晶石學院的時候,二級學院的領導來找校長姜鳴請示工作,姜鳴明确表态:“我都給你們權利了,你們隻管大膽地推進二級學院的工作,如果你們的改革在學校層面遇到阻力,再來找我。”改革就是要觸動這些原有的利益格局或者制度格局,一定會有阻力,此時,如果一把手不能夠勇于擔當、有包容心、能夠支撐的話,就沒法改,學校也就不可能有突破點。

    第三,校長要在人力資源上下功夫。一個學校規劃的最終核心要落到人力資源的規劃上。因為一個學校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學生、校友、教師和管理幹部都是人力資源。

    我常常聽到有學校抱怨招不來人,那些幹的好的還老想跑掉。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院長林靖東告訴我,他做學校人力資源規劃的時候,也花了很大的力氣、很多的時間、很多的錢,培養了很多很好的老師,這些老師也有流走的,更有流來、流回來的。談及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他坦率地說,讓每一個在學校裡待過的人,隻要他在學校,就會不停地增值。他說不管是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職稱留人,真正有吸引力的是讓他的價值提升,這樣才能留人。無論是學生、校友還是老師、管理幹部,如果在學校都能得到價值提升,他一定會感謝學校,回報學校。

這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 更多是理念上的更替

    我參觀國外的一些高校,包括職業學校,覺得别人的管理架構很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學生(發展)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學校咨詢中心、社區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等等。

    在國外很多大學,學生有兩個導師,一個生活導師,一個學業導師,從進校的時候就幫助學生調整心理狀态,幫助他适應大學生活,幫助他适應未來的社會生活,幫助他形成職業規劃。學生(發展)中心是面向學生開放辦公的,學生可以随時去跟老師交流。回想起來,我讀了四年大學,與輔導員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也記不得有過什麼交流,更不知道教務處的門在哪兒,我也從來沒有進去過,有人調侃說,如果你犯錯誤就知道了。

    目前,大多數高職學校的人事處更多的是負責評個職稱,而國外大學的教師發展中心真正是幫助教師一起來做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學能力的提升等工作。

    在國外一些學校的咨詢中心,我會看到有高年級同學或校友志願者負責接待,向所有來咨詢的人介紹學校,充滿熱情,感覺特别溫馨。

    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的變化、功能的拓展,更多是理念上的更替。如果是以學校的管理制度為中心,那麼處處都要圍着管理機構轉;如果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就是以提供服務為主,感覺就不一樣了。這種感覺在國内高職學校鮮有看到,我惟獨在四川國際标榜職業學院體驗到了。

    在學校,學生、校友、教師、中層管理者、校長之間,到底是一種平等的關系,相互服務的關系,還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約束與被約束的關系,我們不需要馬上給出答案,但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