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伟德 官网
2012年黨政工作要點》的通知
蘇建院委發〔2012〕5号
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校屬各單位:
經學校黨委會研究,同意将《伟德 官网2012年黨政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此通知。
附件:伟德 官网2012年黨政工作要點
中共伟德 官网委員會
2012年2月16日
附件:
伟德 官网2012年黨政工作要點
2012年學校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省教育工作會議和第二十次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探索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深化創先争優活動,以召開黨代會為契機,推動校内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以落實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整改方案為主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以新圖書館建設為重點,加強校園環境建設,認真落實學校“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
2012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推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進一步增強學校辦學活力
1.完善校院兩級管理。按照有利于專業建設、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的原則,對二級學院進行适當調整。進一步界定明确學校各部門和二級學院職能,建立有利于考核的管理機制。結合教務系統升級更新,推動教學運行二級管理,加強二級管理的探索和實踐,實行部門負責的财務二級管理,推動人才培養工作重心的下移。
2.完善内部機構設置。根據上級相關政策和高職教育發展需要,結合學校實際,系統設計和完善内部管理機構。按照工作内容和性質,整合相關職能部門,明确責權範圍,規範工作流程,适當精減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實現“小機關大教學”的目标。
3.完善民主管理。強化教代會執委會工作機制,定期不定期對學校發展和教職工切身利益問題進行調研、聽證和咨詢、建言,召開教代會代表建議梳理通報會。推進财經管理委員會工作開展,對學校和各二級單位、部門經費收支和資産使用管理的真實、完整、合法、效益性進行檢查監督。啟動教授委員會工作,發揮教授、專家對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決策咨詢作用。
二、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4.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建築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機電類、信息電子類、管理人文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人才培養系統工程要啟動再設計、再改革、再創新工作。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課、專業技能拓展課、技能實踐課的有機銜接。深化“雙主體”育人長效機制建設,優化校内企業學院布局,探索品牌戰略校企合作之路。
5.深化專業課程改革。認真推進機電一體化和道路橋梁兩個教育部重點專業建設;以中、高職銜接為核心,開展機電一體化和酒店管理兩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與中煤能源集團合作為基礎,開展礦建專業四年制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在進一步加強建築類專業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加大非建築類專業課程建設力度,投入200萬元,完成校級6個重點專業、40門精品課程、20部精品教材建設任務,認真研究專業群劃分和建設思路。遴選5個專業教學資源庫進行試點建設,分期分批完成必修課程的合格評估,對合格課程進行入庫管理。認真做好2012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和2013年新專業建設的調研論證工作。
6.探索啟動學分制改革。全面啟動學分制改革工作,逐步實施因材施教和彈性學制。依據學生文化知識基礎和多元化結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采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對校内學生實施分層培養、分類考核,完善公共基礎課的分層教學,建立适應頂崗實習、學生就業、個性發展等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彈性學制。
7.深化教學管理運行體系改革。落實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整改方案,召開全校教學工作會議,制定出台《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意見》,整合制定專業、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改革實踐課時計算辦法、改革教學評價系統,修訂校外實踐教學、數據平台管理辦法;升級教務管理系統,基本實現教學計劃管理、成績管理與發布、課程管理、教室調配、教學評價等網絡信息化運行。進一步按照“規範性、開放性、系統性、先進性、規模化”調整、完善和加強校内實訓基地建設。研究建立校内實訓開放式管理平台,實現實訓資源開放共享,提高設備利用率。
三、深入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8.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中層幹部換屆和機構改革的基礎上,啟動新一輪崗位設置和崗位聘用工作。堅持向教學傾斜、向重點專業傾斜,對機關富餘人員、生源萎縮專業教師進行培訓轉崗,制定辦法并返聘退休教師,充實一線教師隊伍。深化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改革,完成職評指标體系修訂。及時完成2011年崗位津貼核算和發放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績效工資改革。在績效工資方案出台前,進一步完善校内崗位津貼辦法。
9.改進考評辦法。修訂黨務考核、行政考核、教學質量考核、學生工作考核、招生就業考核、個人年度考核等各類考核辦法,推動從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轉變,從對人考核向對崗位考核轉變,從傳統考核辦法向信息化考核轉變。把考核與績效評價結合起來,形成閉合的質量管理系統;把考核和人事分配結合起來,推動學校教書育人工作的持續優化。
四、深入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創業就業質量
10.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依據學校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制定2012年各類招生計劃,逐步擴大自主單招計劃。進一步改革自主單獨招生方案和考試方案,抓好自主單招考試各項工作。拓展招生範圍,積極研究和招收中職學生、複轉軍人、優秀企業青年。改革招生宣傳工作,制作針對家長、學生的招生宣傳片和畫冊,各二級學院要積極主動地提前介入招生宣傳。既要完成學校統籌的招生宣傳任務,還要獨立自主地開拓招生市場。力争全校各專業一志願上線率、報到率和招生錄取分數線,以及在校生規模都有所增長。
11.推動就業創業教育創新。圍繞就業工作和創業教育雙提高的思想,改革就業教育體制。加強創業示範校建設,按計劃完成創業教育示範校驗收工作。啟動畢業生就業三年後就業狀況調查,完善我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評價體系。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創新創業比賽,全面培養學生職場綜合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實行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召開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分析會。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2.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成立人才強校工作領導小組,投入不少于700萬的資金,用于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遴選10名專業帶頭人、20名骨幹教師列入人才培養工程。試行和完善在職教職工攻讀博士學位辦法。強化責任,嚴格要求,完成50名人才引進工作。
13.加強教師培養培訓。繼續開展“師德建設月”活動,大力加強學風建設,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優評先和職稱評聘的首要标準。繼續選派優秀教師赴國外學習進修,實施新一輪“雙師雙百計劃”和“一師一企計劃”,建設一定數量的校内企業專家工作站和企業教師實踐工作站。修訂出台兼職教師聘任辦法,聘請企業技術和管理骨幹來校兼職兼課,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和結構。
六、加強科技服務平台建設,不斷提高師資科技服務能力
14.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完善“項目責任制”和“績效追蹤制”等政策保障、評價和管理制度體系,規範和促進科研工作。加強科研平台建設,以重點專業和研發中心為依托,以項目為抓手,通過引進、培養和組建,大力加強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二級學院成立研究所,力争全年立項市級以上課題不少于20項,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等獎項不少于10項,力争更多的發明專利。加強學報内涵建設,圍繞學校改革發展需要,通過課題立項的形式,加強人文科學和高職教育研究。
15.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強化服務和應用導向,在政策支持和經費配套上,向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引領行業企業新技術開發等方面傾斜。建立企業項目信息庫,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主動走進企業,與企業聯合申報科研開發課題,參與企業的技術與管理攻關。進一步擴大對外培訓、考試和技能鑒定,力争創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加強與省住建廳、徐州市建設局和合作企業的聯系。
七、全面推進學風建設,不斷提高學生教育管理的成效
16.加強日常教育管理。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籌備召開團代會換屆大會。進一步挖掘學生工作特色,實施“省級先進班級培育計劃”,培育學生工作的創新項目。建設以涵蓋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全程的信息系統。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探索增強學生工作主動性、導向性的新辦法。加強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經濟困難學生、心理疾患學生的服務與管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軍事理論課迎接考核工作。
17.建立學風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制定出台《加強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學生中深入開展學風建設宣傳教育活動,積極探索學風建設的新辦法。要建立教務處與學生處、二級學院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學風建設會商機制,要建立專職學生工作者聽課制度、學生出勤檢查制度,要建立二級學院學風建設責任制和全校學風建設通報制度,形成學風建設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18.構建全程導學體系。在大學生當中廣泛開展“身邊榜樣,前行力量”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召開年度優秀學生表彰大會、舉辦優秀學生事迹報告會,通過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宣傳典型,在全校形成勤奮好學、争先創優的學習氛圍,形成以“專業教師明方向、學術活動造氛圍、成功人士立目标、優秀學生樹榜樣”四位一體的導學模式。在廣大師生當中,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和系統培養觀念,通過黨團組織主導、學生骨幹帶動、廣大學生參與,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大學生理論學習教育工作格局。
八、加強校園育人環境建設,不斷提高學校管理服務水平
19.加強财務和審計管理。完善一般經費定額标準核定和部門負責機制,出台部門财務經費管理審批制度,推進“嚴格項目管理、實施财務公開”工作,加強校院二級财務管理執行情況分析和檢查。建立審計處與财務處的信息溝通機制,建立和完善學校内控制度,提高工程審計質量、防範審計風險,加強對新圖書館建設的跟蹤審計。大力開源節流,建立經營單位創收經費承包和經濟責任考核制度,提高經營單位經濟效益和創收能力,确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20.加強後勤服務保障工作。加快新圖書館工程建設,确保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抓好文化信息中心的設計施工,年底前基本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籌劃學校培訓中心建設。進一步深化後勤社會化管理,推動公共物業管理外包和水、電管理定額承包,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采取措施,提高餐飲質量,穩定食堂物價,維護學校穩定。開展節能環保教育,推進節能平台建設,構建節約型校園。全面完成家屬區新房購置和舊房換購的各項後期工作,探索家屬區社會化管理模式。
21.加強圖書信息檔案工作。要着眼新圖書館建設,加強館藏體系、數字化文獻資源及現代化服務手段建設的研究和設計。要優化文獻資源配置,加強職工職業素養和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圖書管理服務水平,服務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推動數字化校園的完善和應用。要加強學校檔案館建設工作的研究和設計,加強對各單位、各部門檔案工作的指導與管理。
22.加強對外交流與校友工作。積極推進學校國際合作辦學工作,有選擇地與國外及港澳台地區1-2所學校進行深度合作。安排好海外本科直通車的對接管理及出國學生的服務工作,探索與韓國忠州大學合作開展“3+1”本科生教育。籌備軍校時期校友返校活動,加強與各級校友的聯系與溝通。籌建成立校友發展基金委員會,推動校友與母校合作。在新圖書館内建設校友發展成就展室。
九、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服務中心工作的意識
23.迎接黨的十八大,開好學校黨代會。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精心籌備,精密組織,開好學校更名後的第一次黨代會。抓住召開黨代會的契機,認真總結學校近些年來辦學取得的成績,形成的經驗,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梳理工作思路,落實工作任務。實行黨代表任期制,推動黨代表參與學校重大決策、重要幹部推薦和民主評議工作。
24.完成中層幹部換屆,加強幹部培訓工作。堅持德才兼備、有為有位的用人導向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完成新一輪中層幹部換屆工作。加強換屆後的幹部教育培訓,分類别、分主題舉辦幹部培訓班。探索網絡培訓和在線學習,提高幹部培訓質量和效益。繼續完善幹部考核指标和網上考核系統。
25.深化創先争優,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按照省委教育工委要求,積極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全面加強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升學校黨建工作科學化、規範化水平。深化創先争優活動,選樹典型、弘揚先進,增強黨組織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總結經驗,形成制度,實現創先争優常态化、長效化。重視和支持統戰、工會、婦委會、共青團和學生會等群團組織積極開展工作。
十、加強學習教育,積極創建和諧校園
26.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推動思想觀念更新。創新理論學習、形勢政策教育的方式和形式,改進幹部考學機制,進一步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積極創建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範點。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組織學習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第二十次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突出職業文化特色,規劃和推進學校的文化建設。加強對現代職教體系等新的高職教育政策的學習研究,開展新一輪教育思想大讨論,更新教育理念,強化憂患意識和改革發展意識。圍繞考生和企業需求,改進宣傳方式,提高對外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7.強化督查,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氛圍。學習貫徹中紀委七次全會和賀國強在部分高校反腐倡廉建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學習貫徹全省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會議精神,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召開學校黨風廉政大會,加強對黨代會、幹部換屆工作中的紀律督查,加強對執行政策決議、治庸治懶的行政督查,加強對基建維修、采購招标等重點環節的經濟督查。結合實際,制定辦法,規範和加強對公務接待、公務用車的管理。
28.關注民生和穩定,建設文明和諧校園。安排600萬元左右的資金用于提高教職工收入,力争實現教職工平均收入水平提高10%。進一步改善學生住宿條件,逐步建設更加優越的學習環境,關注學生身體健康,切實做到以生為本。積極推進黨務公開、校務公開、信息公開、财務公開制度,保證師生員工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深入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嚴格校園門衛和交通等安全管理,發揮監控系統的技防作用,保證師生安全,積極構建文明和諧校園。